免費論壇 繁體 | 簡體
Sclub交友聊天~加入聊天室當版主
分享
返回列表 发帖

网络搜集:为什么要做钎探

为什么要做钎探
**********************
钎探是《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中要求的,必须要达到规范要求。
一、钎探,就是在基础开挖达到设计标高后,按规定对基础底面以下的土层进行探察,探察是否存在坑穴、古墓、古井、防空掩体及地下埋设物等。
二、钎探的基本要求:
1 钎探完成后,应作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人员和有关工长复验,不得堵塞或灌砂。
2 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探孔位置填错:
(1)将钎孔平面布置图上的钎孔与记录表上的钎孔先行对照,有无错误。发现错误及时修改或补打。
(2)在记录表上用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钎孔(锤击数的大小)分开。
(3)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的孔号的位置,把枯井或坟墓等尺寸画上,以便设计勘察人员或有关部门验槽时分析处理。


这和做初勘和详勘有本质区别的

另外一个作用也是间接的证实地勘资料是否有误
************
有关的兴趣的可以看看这个
http://bbs.tumuzhe.com/thread-3474414-1-1.html
http://wenku.baidu.com/link?url=PmXq1OVij5aaFe_L7smhtC3tx_-B7-bdMGkNeVY5o_fjZoyzzcYrNnTy-kW0Lbi_Azh0q7Alzyj-QHzODfrMmd0HxwfW3nhXfLCw_kpeDem



以上搜集于网络

TOP

钎探规范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排列方式   基槽宽度   检测深度   检测间距 
中心一排      <0.8              1.2          1.0-1.5m 
两排错开      0.8-2.0           1.5          1.0-1.5m 
梅花型         >2.0              2.1          1.0-1.5m 
检测间距视地层复杂情况而定。   
按照规范钎探地基,标准做法,伐板基础应该满地布孔,探孔梅花状分布,孔距不大于1.5M。也必须做好钎探记录并绘制钎探平面图,标明每个探孔深度,语探孔一览表中。已备验槽时参考处理。探孔验收完毕要用灰土或粗砂将其回填。

TOP

TOP

这里转@筑龙网站一篇关于钎探过程的
************************
一、编制依据

       1.1 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

       1.2《建筑分项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1.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二、工程概况

       2.1 工程基本情况

       2.2 工程概况

三、施工准备

       3.1 材料及主要机具

       ⑴、材料要求

       砂:一般为中砂

       ⑵、主要机具

       机械打钎(轻便触探器)

       穿心锤重10Kg、尖锥头、触探器钎杆Φ25的钢钎,长度1.2~2.1m(参见地基质量验收规范表A.2.4确定)。其他有铅丝、手推车、夹具、撬棍(拔钢钎用)、钢卷尺等。

       3.2 作业条件

       ⑴ 基土已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表面应平整,轴线及坑宽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⑵ 根据设计图纸绘制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

       ⑶ 要求钎探前,将所有轴线及基础的定位尺寸线放出,放出后再进行钎孔布置放线。

       ⑷ 对于筏板基础要全部钎探,其他无基础部位无需钎探。

       ⑸ 钎探孔位平面布置图放线并撒白灰点。要求最外侧探孔伸出垫层外边线50cm。

       ⑹ 注意钎杆上30cm的标识横线。

       ⑺ 钎探孔的排列方式采用梅花型排列方式,间距2.0m,孔深1.8m。(参见地基质量验收规范表A.2.4确定)

TOP

地基质量验收规范表A.2.4
**************
排列方式       基槽宽度       检测深度       检测间距
中心一排      <0.8              1.2          1.0-1.5m
两排错开      0.8-2.0           1.5          1.0-1.5m
梅花型         >2.0              2.1          1.0-1.5m       1.0到1.5视地层复杂定
⑻ 夜间施工时,应有足够的照明设施,并要合理地安排钎顺序,防止错打或漏打。
四、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确定打钎顺序(放钎点线)――就位打钎――记录锤击数――整理记录――拔钎盖孔――检查孔深(合格后)――灌砂

       4.2 按钎探孔位置

       平面布置图分区放线,用白灰放出分区控制线,孔位要撒上白灰点。

       4.3 就位打钎

       将触探杆尖对准孔位,再把穿心锤套在钎杆上,使穿心锤自由下落,锤落距50cm,把钎杆垂直打入土层中。

       4.4 记录锤击数

       钎杆每打入土层30cm,在《地基钎探记录》记录一次锤击数。钎探深为1.8m(参见地基质量验收规范表A.2.4确定)。

       4.5 拔钎

       机械将钎杆拔出,注意拔钎时防止钎杆变形。拔出后用砖盖孔,并用粉笔在砖上注明编号,以备验槽时使用。

       4.6 移位

       将触探杆搬到下一个孔位,以便继续打钎。

       4.7 灌砂

       打完得钎孔,首先经过质检人员和工长检查孔深与记录无误后,然后经过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灌砂。灌砂时每填入30cm左右,须用钢筋捣实一次。

       4.8 整理记录

       按孔顺序编号,将锤击数填入统一表格内,字迹清楚,经过监理单位、单位工程技术负责人、质检员、资料员签字后归档。归档钎探记录表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填写,字迹要工整,不可有改动迹象。

TOP

五、质量标准

       5.1 保证项目

       钎探深度必须符合规定要求,锤击数记录准确,不得作假钎。

       5.2 基本项目

       ⑴ 钎位要准确,钎孔不得遗漏

       ⑵ 钎孔灌砂应密实。

六、成品保护

       钎探完毕后,应做好标记,保护好钎孔,未经质量检查、有关工长复验及验槽合格,不得堵塞或灌砂。

TOP

七、应注意的问题

       (1) 基土必须在干燥的情况下进行。受雨后不得钎探。

       (2) 如打钎进行不下去时,应请示有关工长,适当移位打钎,不得不打钎而任意填写锤击数。

       (3) 记录和平面布置图的整理:在记录表上有色铅笔或符号将不同的锤击数孔位分别开来。

       (4) 在钎孔平面布置图上,注明过硬或过软孔号的位置,以便设计勘查人员进行分析处理。

       (5)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佩带安全帽。

       (6) 操作人员要专心施工,扶锤人员与扶钎杆人员要密切配合,精力集中,以防出现以外事故。

       (7) 现场施工人员严禁在施工过程中抽烟、嬉闹,不能光膀子施工。

       (8) 打钎工具:钢钎应使用直径为22~25mm的光圆钢筋制成,钎尖要呈60°,钢钎长度为2.0m,自下而上每隔30cm做一刻痕,现场上经常采用的每打一步用粉笔在钢钎上画一个标志的方法,应当说有两个缺点,一是每次打钎前都要量划,比较麻烦,二是由于钎孔很多,一旦量错,不容易准确。因此使用钢锯条在钢钎上锯一个小口作为深度标志是可行的,各段小口的方向可以各异,但不要锯得太深,防止锤击钎体时阻力过大,以小口标识作为每步打入地基深度的标志,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

       为了减轻人力的负重,以及保证落距的准确,锤的自由落体,应优先采用10kg重的穿心锤。

       有一点需要指出,由于上述打钎工具以及使用穿心锤的重量误差、人力操作的体力分配不匀,落距较难控制,真正使穿心锤完全自由落体不易做到,从而影响每一步的锤击数,直接影响准确判断地基土质分布情况。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目前很多地区打钎使用一种称为轻便触探器的打钎工具,其构造主要由尖锥头、触探杆、穿心锤三部分组成,所采用的穿心锤重10kg。轻便触探器是一种现成的产品,使用时可直接购置。

       (9) 为了防止钎孔的位置、打钎的力度、钎孔的深度产生错乱,要求打钎人员应尽量保持稳定,轻易不要临时抽调人员或频繁换人。

       (10) 打钎工作进行前,一定要对打钎人员进行交底,提出打钎质量和生产安全的具体要求。

       (11) 打钎一定要打够要求的步数和每步的深度,按照要求每个钎孔分五步击打,每步打入300mm,打钎记录人员对每步击打的锤数要认真、诚实地填写打钎记录表。

TOP

TOP

质量问题一:钎探深度不足,钎探结论不明确
预防措施:
1、钎探的目的是为了探明基底的基础持力层内有无坟坑、墓穴、防空洞及土质不均匀等情况,一般来说持力层深度为条基宽度的3倍左右,独立基础边长的1.5倍,且二者均不小于5米。所以目前我们工程中实际钎探的深度达不到地基的主要持力层深度,因此应由设计明确钎探深度,并应按设计要求的深度进行钎探。<?xml:namespace prefix="o"></?xml:namespace>
2、在建筑工程开槽挖至设计标高后,应按设计要求进行钎探,并应做好记录;钎探记录包括钎探点平面布置图和钎探记录表,钎探记录应有钎探结论,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钎探点平面布置图应与实际基槽(坑)相一致,应标出方向及基槽(坑)各轴线,各轴线号要与设计基础图相一致;
2)钎探点的布置应符合工程设计文件及有关规范、标准的要求;
3)钎探平面布置图上各点应与现场各钎探点一一对应,不得有误;图上各点应沿基槽(坑)方向按顺序编号,并将距槽边的尺寸、布点形式详细标注在图上;
4)钎探记录表中各步锤数应为现场实际打钎的锤击数,钎探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钎探过程中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在备注栏中注明。
5)地基需作处理时,应将处理部位的尺寸、标高、轴线位置等情况详细标注到钎探平面图中,并应有处理情况的检查验收记录。

质量问题二:地基验槽内容不全面
预防措施:
基槽检验工作应包括下列内容:
1、应做好验槽准备工作,熟悉勘察报告,了解拟建建筑物的类型和特点,研究基础设计图纸及环境监测资料。当遇有下列情况时,应列为验槽的重点:
1)当持力土层的顶部标高有较大的起伏变化时;
2)基础范围内存在两种以上不同成因类型的地层时;
3)基础范围内存在局部异常土质或坑穴、古井、老地基或古迹遗址时;
4)基础范围内遇有断层破碎带、软弱岩脉以及湮废河、湖、沟、坑等不良地质条件时;
5)在雨季或冬季等不良气候条件下施工,基底土质可能受到影响时。
2、验槽应首先核对基槽的施工位置。平面尺寸和槽底标高的允许误差,可视具体的工程情况和基础类型确定。验槽方法以使用袖珍贯入仪等简便易行的方法为主,必要时可在槽底普遍进行轻便钎探,当持力层下埋有下卧砂层而承压水头高于基底时,则不宜进行钎探,以免造成涌砂。当施工揭露的岩土条件与勘察报告有较大差别或者验槽人员认为必要时,可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充勘察工作。、
3、基槽检验报告是岩土工程的重要技术档案,应做到资料齐全,及时归档。

TOP

返回列表